党建专题 -尊龙凯时官网入口

尊龙凯时官网入口-尊龙人生就是博
底部
增强使命担当,满足群众期盼
—— 市教育局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教育扩容提质
  • 2019-09-30 09:53:00
  • 来源:机关党委
  •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央和省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东莞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调研检视当前东莞教育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守初心、担使命,扎实抓好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不忘初心,切实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担当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深入调研市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检视教育事业存在的短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在解决教育难点问题、回应群众期盼当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更加坚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市教育局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大计”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教育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地位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东莞教育事业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全体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从东莞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前谋划教育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保障。二是更加强化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担当。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东莞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与市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我市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市民对教育的期盼需求。市教育局从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确保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未来一段时期东莞教育事业发展的路径方向,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努力提供多层次的教育选择,提高教育质量,为全体市民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三是更加自觉扛起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职责使命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东莞市人才规模结构、人口整体素质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市教育局深刻认识到,教育既是培育人才的基础工程,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要素,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大力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以高质量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更加坚定解决教育难点问题的信心决心。在前期的深入调研中,市教育局梳理出当前东莞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问题:学位供给面临巨大压力、教育均衡公平优质方面存在突出短板、突破发展瓶颈遇到改革难题,市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此,市教育局提出,要化压力为动力,将我市优质教育学位供给面临的紧迫压力转化为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坚定决心,转化为办好教育的强大动力,部署制定科学、具体、可执行的教育资源供给计划方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教育事业发展,集中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

二、正视问题,全力破解扩大学位供给中的堵点痛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孩子入学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切身利益事情,2018年实施入户新政以来,东莞市新增入户的学龄人口快速增长,对学位供给带来严峻挑战。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由市领导牵头的教育资源配置规划领导小组、学校建设项目效率提升领导小组、教育工程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协调学校规划和建设等工作。针对学位不足、土地紧缺和建设环节的“堵点”“痛点”,采取了一系列动真碰硬、落地见效的强有力措施,确保学位供需平衡。是建立“531”学位供需协调机制。在开展城市人口规划,做好各镇街人口增长规模预测的基础上,建立“531”学位供需协调机制,提前5 年预测学位需求,提前 3 年规划学校建设,提前 1 年落实学位供给,为各镇街落实教育投建画好任务图。二是创新机制保障教育用地。加入市土地审批委员会,参与审核保障教育用地,凡涉及减少或占用教育用地的规划调整必须征得市教育部门同意,并补偿不少于原有办学规模的配套教育设施用地,同时,完善教育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协同机制,由市教育部门为教育用地项目出具非营利性教育设施项目说明,以便自然资源部门加强用地保障。三是多举措盘活教育用地。创新思路,在市委、市政统筹下,落实城市更、新建改建居住小区配套教育设施,统筹村(社区)集体物业优先举办公办学校,相邻镇(街、村区)合作建设教育设施,企业提供土地或房产办学,鼓励村(社区)集体提供土地办学等多种方式,盘活有限土地资源,着力拓展教育用地,为学位供应和学校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四是“一盘棋”全力做好教育投建工作。参与市组建教育工程指挥部,畅通学校建设绿色通道。对学校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用地、规划等历史遗留问题,在项目用地土规、控规手续完善的情况下,由属地镇街政府出具项目用地权属无争议,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证明,报市政府审定后,由自然资源部门出具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意见。对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参照市重大项目,享受前期工作审批“绿色通道”待遇,有效破解前期审批环节多耗时长的问题,2018年以来有45个建设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建立完善代建单位项目库,代建单位提供“一条龙”专业服务,大大缩短学校项目建设周期,松山湖未来学校、虎门博涌小学等已启动代建制开展学校建设。市财政投入10亿元设立公办中小学校建设补助资金,形成激励机制,加快学校建设速度。2019年,全市共推进85个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11个项目在秋季开学前建成投入使用,增加学位1.5万个,保障了户籍人口入学需求,平稳顺利完成2019年保入学任务。

、找准差距,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市优质教育供给相对有限、与人民群众需求存在差距的实际,市教育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通过品牌引领、集团带动,以点带面拉动全市公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一是“优质化”扶持一批。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2018-2019年市财政共投入9.2亿元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用于民办学位补贴、改善民办学校设施设备、开展教师培训培养、提升教师待遇等。每年组织64对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开展公办学校托管10所民办学校工作,着力提升民办学校办学质量。二是“品牌化”培育一批。市财政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品牌学校培育,挖掘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突出、社会口碑良好的学校,采用专家引领和学校自主提升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举办论坛,专题培训、成立工作室、专家督导等方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逐步将其培育成品牌学校,通过品牌学校的辐射引领,提升全市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2018年以来已认定6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三是“集团化”带动一批。开展集团化办学,出台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设立1.2亿元专项资金加大对集团化办学运作的支持力度,出台配套政策,在人事编制、行政职数和专业技术岗位方面给予龙头学校倾斜政策,激励名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组建了21个教育集团,发挥龙头学校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四是“未来化”引领一批。推动未来学校建设,与中国教科院合作建设松山湖未来学校实验区,高标准筹建3所未来学校,开展未来教育课程竞赛,在未来学校理念引领下,促进东莞未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打造东莞教育新高地,引领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改革创新,深刻激发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针对部分学校活力不足、部分学校师资薄弱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等问题,市教育局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推动实施一系列教育发展新举措,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着眼未来,以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带动新一轮的教育大发展。一是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实施教师市(镇)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市级统筹、镇管为主、市镇一体的教师管理体制和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统筹市镇学校教师管理,促使全市中小学教师实现系统内统筹管理、学校自主用人,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逐步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职级制管理,逐步实现校长由职务职业”“专业”“专家的梯次转变,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改革,构建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导师带教制度,实现见习教师与新岗位高起点无缝对接已培训两批共894名公办中小学见习教师,有效解决新教师培训重知识理论学习、轻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二是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构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整合开发教育资源、教学应用、教育管理、教师发展、信息惠民等五大体系的慧平台,提供50多个面向广大师生的教学、学习、教研等信息化支持系统和工具,实现全市师生和家长一人一号一网登录使用,慧平台体系实现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建设数字化教育大资源,多样化生成各类数字教育资源,自建36万条校本化数字教学素材,购买中国大学mooc平台2500门优质慕课、北京四中60万条学科资源、百度文库2亿教育文档,引入东莞市图书馆等海量优质数字资源,免费推送给师生家长使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开展莞式慕课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翻转课堂、双师教学、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等四种新型教学模式,打造翻转课堂、双师教学、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等四种新型教学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镇街、薄弱学校推送,提升全市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面向未来谋划教育新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化、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逐步推进,对东莞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向未来,东莞主动对接、精心谋划,提出通过高标准高品质建设未来学校和大湾区大学,面向未来对人才的新需求、面向大湾区对城市的新定位,以未来学校引领基础教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大湾区大学引领东莞高等教育迈上新的台阶,以高品质的教育和高素质的人才助推东莞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相关稿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 】【 关闭页面
0769-23126198
"));
网站地图